- 發(fā)布人:admin
- 時間:2009-04-30
- 點擊:724
- 來源:
入鄉(xiāng)隨俗,到一地旅游,語言是很重要的一關(guān)。蘭州外來人員較多,普通話普及率極高,蘭州人與外地人交流基本上都能講普通話,講蘭州方言者很少。因此游客在蘭州基本上沒有交流的困難,不過,要是碰見蘭州的老人和街頭商販,或者到了土生士長的蘭州人多的地方,仍能聽到講得字正腔圓的蘭州話。蘭州話比較容易聽懂。
蘭州人的禮貌用語別具特色。見了老人喊“爺”,見了中青年喊“姑舅”,同齡人不相識,則喊一聲“師傅”,能表示親呢、尊敬之意,因此如果有和您差不多年紀的人叫您師傅,您可別以為把您叫老了。漫步在蘭州街頭,隨處都可聽見那好聽易懂的蘭州話,給繁華的城市平添了一種色彩和韻味。見面問路,得先打招呼,不然,會碰釘子。再聽叫賣吆喝,比如賣西瓜吆喝“一大一塊”,“大”是最小的計價單位,有時把幾分說幾大,有時說幾角為幾大,鈔票貶值的年月說幾大便是幾元。賣毛筆,蘭州人叫賣“生活”,因為筆是養(yǎng)家糊口的工具。
蘭州方言在表示小名詞或描述性較強的形容詞時,喜用疊字。小名詞后面多加一個“子”字,如把“小口袋”叫“抽抽子”、“背心”叫‘甲甲子”等。形容詞后加個字,如把“紅的”叫“紅丟丟的”、“黃的”叫“黃楞楞的”等。蘭州方言中“尕”字使用率極高,表示“小”,說出口來給人的感覺卻不一樣,通常說“小孩”是很平淡的,但用蘭州話喊一聲“尕娃”,就有那么一種親近喜愛的味道。又比如“那”字為方言中特有的第三人稱代詞,“那們”表示復數(shù),有親呢的味道。不管是講方言還是
普通話,蘭州人都喜歡在名物詞語后面加數(shù)詞“一個”,但并不是表示數(shù)量,而是強調(diào)肯定。如問蘭州人肩上背的什么東西時,他們會說“洋芋一個”、“大米一個”等。又比如“鞋子”讀成“hai子”、“上街”讀成“上gai",和南方很多地方比如江西、四川都很相近,意思應(yīng)該是比較好理解的。聽一聽純正的蘭州話可以領(lǐng)略塞外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