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隴南市文縣以北約100千米處的崇山峻嶺之中。由于遠古時期的地殼活動,致使地殼斷裂,洋湯河河道被堵截,于是在海拔高度為2400余米的天魏山上,便匯成了狀如葫蘆的一湖碧水。文縣天池有九道大灣和一百零八個小灣,方圓20千米,水深97米,水域面積80公頃。古稱“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天池距四川九寨溝風景區(qū)164千米,距武都萬象洞風景區(qū)130千米。湖面海拔1728米。
因唐進士廣照節(jié)度使蹇雷寶,為平安祿山亂,功成身退,隱于天魏湫畔,修真得道,卒于此為神,禱雨輒應,澤沛民豐,被宋代皇帝敕封為“洋湯大海平波敏澤龍王”,改稱“洋湯天池”。文縣舊志載,文縣天池,碧波萬頃,如揩新綠,微風鼓浪,勢若海潮,巖樹倒影,隱如龍躍。龍王廟前,有古松二株,大可十圍,時有仙鶴來棲。1993年,成立了文縣天池森林公園,2005年被批準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天池風光秀美,景色如畫,為文縣八景之一。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日臨清瀨常浮鯉,云護深潭疑隱龍”。湖面景象隨時辰變幻無窮,或清澈如鏡,碧波不興;或波光嶙嶙,耀金瀉銀。湖畔多奇峰怪石、茂林修竹,在池水中留下倒影,湖光映襯、水光山色、相得益彰。天池四季景色各異,春色恬靜,夏季如黛,秋韻斑斕,冬景圣潔。天池景色眾多,有象鼻咀、仙女石、獅子包、捉魚溝、月溜灣、馬鞍峰、騎馬梁、牧馬坪、五指洞等。
與天池一梁之隔有一神馬池,池中蘆葦叢生,水鳥飛翔,好一派澤國風光。天池山腳下逆洋湯河而上七八千米處有一盆景池,淺淺的水中生長著柳、楊等樹叢,恰似一個個盆景。天池、神馬池、盆景池三池珠聯(lián)璧合,相映成趣,構(gòu)成獨特景區(qū)。
天池畔峰巒起伏的群山中,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其中有油松、馬尾松、白樺、紫樺、云杉、冷杉等貴重木材樹種;野生動物羚羊、盤羊、金錢豹、香獐、青鹿、野豬、老熊等出沒林間,錦雞、馬雞、畫眉等百鳥爭鳴;這里出產(chǎn)珍貴的藥材,如黨參、當歸、蟲草、貝母,丹皮,還有山珍野味、干鮮果品,如木耳、核桃、蕨菜、蘋果、山草莓等等。天池沿岸的森林,隨四季的變化而顯現(xiàn)不同的顏色,與湖水相輝映,春夏秋冬,季季不同。春天湖邊百花盛開,迎春花與杜鵑花爭奇斗艷,把湖水涂抹得姹紫嫣紅,成為美麗的花海;夏天青山綠水,白云縹緲;秋天火樣的紅葉層層疊疊,湖面映紅漾綠,藍天、金池、碧水,十分悅目;冬天峰巒披雪,銀裝素裹,一派北國風光,神奇肅穆。
仙女石是天池捉魚溝口的一塊巨大秀石,石呈瘦長形,亭亭玉立,形如一位俊秀的女郎,含情脈脈地面對池水。這里流傳著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相傳,西山老母的小女兒水珠,因過不慣西山寂寞的生活,到處游歷名山大川。有一年端午節(jié),她來到文縣深山峽谷上空,發(fā)現(xiàn)這一帶旱情相當嚴重,遂就地畫了一個葫蘆形池子,將寶瓶中的水傾入。不料將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泛濫成災,她急忙請來9位天將,18名天兵,畫了9曲18灣。她還親自在池水橫溢的大壩腰間,用手戳了5個洞口,疏理池水。這就形成了現(xiàn)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見治理好的天池,美如仙境,便決定不再回西山,留在天池修山種樹。天長日久,她便化成了仙女石。而遠在西山的西山老母,久等不見水珠歸來,便外出找尋,找到天池才發(fā)現(xiàn)女兒已變成了巨石,情急之下,也變成了一座峰崖。在天池四周的山巒中,有一形似老嫗的山崖,名曰“老母崖”,相傳系西山老母所變。崖下有兩股永不枯竭的泉水,是西山老母思念女兒的傷心淚,就連崖頂形如秀發(fā)的香絲草,也是水珠梳發(fā)時落下的烏發(fā)。還有照壁山上如簾的清流,據(jù)說是水珠梳妝時的鏡子,捉魚溝是水珠捉魚的地方,火燒山是水珠照明的火把等等。
相傳在遠古時候,二郎神侵犯此地,本土的洋湯神奮起還擊。雙方酣戰(zhàn)三天三夜,二郎神還是不能取勝,遂揮劍劈嶺,聚水為池,妄圖截斷下游水源,困死洋湯神的百姓。洋湯神伸手將池壩戳開5個水口,形成了現(xiàn)在的五指洞,又在大池旁另掘一池飲馬,即為現(xiàn)在的飲馬池,并令百鳥每天銜走池中的落葉枯枝,以保湖面潔凈,這就是今天的天池。人們?yōu)榱思o念洋湯神的功績,給他鑄了銅像,還在天池旁修建了廟堂。
人們說天池有五奇,這話一點也不假。一奇曰深,水深97米,入水甚少,出水極大,漲不見溢,枯不見竭。二奇曰清,湖面終年碧水清澈,四季不見樹葉漂游,縱然稍有雜草枯葉落于水面,旋即就被水鳥銜走。三奇曰亮,有風無狂浪,無風偶起波,終年銀光閃閃,海天茫茫,宛如一面晶瑩的大寶鏡,鑲嵌在天地之間,野鴨戲水,魚兒穿梭。四奇曰涌,湖底有暗流,湖心有水涌。五奇曰溫,冬季零下10度時仍不結(jié)冰,如遇云雨天氣,如夢如幻的天池,被薄霧細雨籠罩著,云帳低垂,細雨霏霏,灰蒙蒙、霧沉沉,似輕紗飄逸,如萬珠滴翠。
此外,洋湯寨的回龍寺,在歷史上也很有名。雖然古寺已毀,但是千年古柏猶存,至今,依然蒼勁挺拔,郁郁蔥蔥?!?jù)舊縣志載,南北朝時期,強大的氐族在文縣(陰平道)腹地建立了陰平國,氐族政權(quán)相繼存在了一百多年,到現(xiàn)在,氐族作為一個民族,已經(jīng)消亡了。但是,一個神奇的少數(shù)民族——白馬人,以自己特有的民族風情,在文縣天池和周邊地區(qū)的崇山峻嶺中頑強地生存著。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他們不是藏族,而是典型的氐族后裔。洋湯河流域,曾經(jīng)是氐人居住區(qū)。雍正八年,清朝政府推行改番歸流,土司裁革,當?shù)刎等?,逐漸漢化。如果將白馬氐人的衣著、服飾、飲食、娛樂、節(jié)慶、禮儀、婚戀、喪葬、村落、建筑、喜好、圖騰、傳統(tǒng)、風尚和禁忌等民俗風情認真加以整理、挖掘、宣傳、展示,它必將給人們帶來一種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新感受,促使人們?nèi)ンw驗其中的誘惑和震撼。白馬民族民俗風情,必將成為文縣天池自然風景區(qū)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