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2-05
- 點擊:4487
- 來源:甘肅日報
【溯源甘肅】皇甫謐·皇甫氏·朝那
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皇甫謐畫像與所著《針灸甲乙經(jīng)》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鄧慧君
東漢魏晉時期,世家大族興起,每個郡都出現(xiàn)了一些顯榮有聲望的家族,稱為“郡望”。意思是先祖世代居住某郡,人才輩出,為當?shù)厮鐾?。一般世家大族常在姓氏前貫以地望,以有所區(qū)別。皇甫家族從皇甫儁開始遷居朝那,歷經(jīng)六代經(jīng)營,在北地、安定威名遠揚,之后安定皇甫、朝那皇甫成為他們這一系的地望標志。皇甫謐是安定朝那皇甫氏家庭的佼佼者。
皇甫謐
皇甫謐雕像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是我國古代著名醫(yī)學家,他將前人針灸學理論系統(tǒng)編撰成《甲乙針灸經(jīng)》,流傳后世,奠定了中醫(yī)針灸學基礎(chǔ),被后世尊稱為針灸鼻祖。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皇甫謐出生在一個沒落的仕宦之家,一生經(jīng)漢末、三國、西晉時期,西晉太康三年(282年)病逝,享年67歲?;矢χk五歲時,曹操去世,魏國建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由此看出皇甫謐所處的動亂時代。
皇甫謐家族依軍功而興,在東漢時期為安定郡名門望族,在他出生之時,家道衰落。幼年過繼給叔叔的皇甫謐,隨叔叔遷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在二十歲之前,皇甫謐個性落拓不羈,行為無拘,不讀經(jīng)史,曾與姑表兄弟梁柳編荊為盾,執(zhí)杖為戈,被叔母譴責。有一次,皇甫謐從外拿瓜果回家孝敬叔母,叔母扔在地上,流涕責備道:“《孝經(jīng)》上說:‘子女每天肉食供養(yǎng)父母,還不孝呢?!阋讯鄽q,眼里無規(guī)矩,心中無道理,你拿什么安慰我呢。昔孟母三遷,曾父烹豕,均教子有方,你行事無度,難道是我不善擇鄰,不善教育的緣故嗎?修身篤學,受益的是你自己,我能得到什么呢!”叔母一席話,使皇甫謐茅塞頓開,此后從學于鄉(xiāng)人席坦,勤奮不倦,耕種之余,手不釋卷,常??嘧x達旦,勤筆著文,名聞鄉(xiāng)里。鄉(xiāng)人稱其為書淫。
數(shù)年之后,皇甫謐學名遠播,有人勸慰他廣交名人,提攜薦舉。皇甫謐對答,自己身體孱弱,不能盡力而為,追求名利富貴會損傷氣力,與其為富貴損傷身體,還不如安貧樂道呢?何況士一向是貧困的。置名利富貴于外,何嘗不是一種修行呢?也有人告誡他過于專心,會耗損精神?;矢χk以朝聞道、夕死足對答。
后叔父生子,在皇甫謐快四十歲時,侄兒行成人禮后,皇甫謐回歸本家。此時,魏蜀吳爭霸正烈,皇甫謐身處魏國,魏國州郡征召其出任上計掾,舉孝廉,皇甫謐謝絕;魏元帝景元年間,魏相國征辟其入仕,也被皇甫謐謝絕。鄉(xiāng)人勸其應命,皇甫謐撰寫《釋勸論》以明心志。晉武帝時,年近花甲的皇甫謐已名聞中州,晉武帝屢次下詔讓其出仕,均被皇甫謐以身體宿疾,無力任官,請皇帝另擇賢達而謝絕。以后向晉武帝借閱圖書,武帝送他一車書。賞識皇甫謐才華的晉武帝,認為皇甫謐性格沉靜,平凡自安,勤勉不懈,苦讀經(jīng)史,不入俗,行為高潔,一心想讓皇甫謐教授太子。晉武帝還下詔征辟皇甫謐為議郎、著作郎;司隸校尉劉毅請皇甫謐出仕功曹,均被皇甫謐以身體羸弱,一一謝絕,始終沒有出仕任職。
漢末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文士的精神世界空虛放達,他們面對豪強的掠奪行為,無能為力,以避居自保,同時追求精神上的安逸超脫和狂妄任性,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生活儉樸,精神自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保持士人的高潔孤傲?;矢χk素身寡欲,深居簡出,以醫(yī)以文為生,鉆研醫(yī)學,躬耕授徒,培養(yǎng)才俊,其門生摯虞、張軌、牛綜、席純皆為晉名臣。皇甫謐是開啟魏晉士人超凡脫俗風氣的先行者,他避居亂世,鉆研醫(yī)學,懸壺濟世,研習經(jīng)典,著書立說,安心學問,在中醫(yī)學和文史學方面留下珍貴的遺產(chǎn)。
皇甫謐40余歲時,因病服寒食散過量,導致痹病,幾近癱瘓。為了治病,他研究傳世醫(yī)學著作《素問》《針經(jīng)》《明堂孔穴針灸治要》等針灸學著述,結(jié)合自己的疾病,鉆研針灸之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針治,病情明顯好轉(zhuǎn),他將治病所得,結(jié)合《針經(jīng)》和《素問》的經(jīng)脈、腧穴、針法內(nèi)容,以類相從,撰成《針灸甲乙經(jīng)》?!夺樉募滓医?jīng)》是現(xiàn)存最早的針灸學專書,全書12卷,48篇,包括臟腑、經(jīng)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內(nèi)容,詳細論述穴位的位置、相關(guān)病癥與禁忌,點明針灸操作方法等針灸學學理。
除了醫(yī)學方面的建樹,皇甫謐在文學和史學方面亦成就斐然,流傳后世的著述有《高土傳》《帝王世紀》《列女傳》《逸士傳》《玄晏春秋》等,還為《鬼谷子》作注,為左思《三都賦》作序。其《三都賦》序文客觀論述了賦體詩文產(chǎn)生的過程,評價《三都賦》描述的魏蜀吳三國形成的原因和各自優(yōu)長。經(jīng)過皇甫謐作序的《三都賦》,一度名震士林,人們爭相傳閱,以至于洛陽紙貴,
皇甫謐孤傲放達,素身簡約,面對譜法亡失,喪禮混亂,葬俗繁雜,無有定制之亂象,在他六十歲時,撰寫《篤終》,闡釋生死觀,主張薄葬簡禮,告誡兒孫,勿隨俗勞民傷財,甚至就墓穴長寬深淺覆蓋掩埋均一一交待。
皇甫謐在中醫(yī)學以及傳統(tǒng)文史上的杰出貢獻,為皇甫家族的武功增添了文士之美譽,備受后人敬仰,其宗姓里望常被后人追溯。
皇甫氏
關(guān)于皇甫家族,根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皇甫氏乃宋國子姓,宋是西周初年殷紂王庶兄微子啟的封國。微子啟下傳至宋戴公時,宋戴公曾孫南雍陲以祖父充石字皇父為氏,此后乃有皇父氏。傳至秦朝末年皇父遇時,避戰(zhàn)亂由商丘遷魯。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 皇父遇嫡孫皇父鸞從魯國遷至茂陵,一度任雍州牧,改皇父氏為皇甫氏。
皇甫鸞生皇甫裒,舉至孝,為彭城相,北徙安定,家三水。三水是安定郡屬國的活動中心。屬國是西漢東漢時期,為安置歸屬的羌人和匈奴,在延邊一線設立的國中國,其中在北地郡設立北地屬國治三水(今寧夏同心東),可見三水是安定郡的中心區(qū)之一。皇甫家族定居三水,戍守邊關(guān),屢建功勛?;矢鲋踊矢y一度任安定都尉?;矢y子皇甫稜,一度任渡遼將軍(駐扎在今內(nèi)蒙古五原一帶)?;矢Χ牥藗€兒子中的其中之一皇甫旗曾任扶風都尉?;矢ζ煊袃蓚€兒子十分有名,一是皇甫節(jié),曾任雁門太守,另一是皇甫規(guī),在安定捍衛(wèi)邊關(guān),抵御羌人,立下赫赫戰(zhàn)功。真正使得皇甫家族顯赫的是皇甫規(guī)和皇甫嵩,《后漢書》均有兩人之傳。
皇甫規(guī)(104年—174年),字威明。漢順帝永和六年(141年),西羌進攻安定,威逼關(guān)中,身為布衣的皇甫規(guī)眼見駐守安定的馬賢不恤軍事,認為必敗,上書陳述邊關(guān)守軍情狀。指出邊關(guān)弊病,長期松于守衛(wèi),防御松弛,邊官沽名,小勝則邀功,大敗則隱匿。陳情愿意臨危受命,率兵出擊,郡將知規(guī)有兵略,任命皇甫規(guī)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與羌交戰(zhàn),斬首數(shù)級,賊遂退卻。舉規(guī)上計掾。梁太后臨朝后,規(guī)舉賢良方正,曾因為梁冀專權(quán)跋扈而上書,遭到梁冀迫害,幾近丟命。之后,開門授徒十四年,培養(yǎng)弟子三百人。梁冀伏誅后,朝廷五次征召皇甫規(guī)出仕,婉言謝絕。后因羌人屢次犯邊,再度出仕,一度任度遼將軍,弘農(nóng)太守,再轉(zhuǎn)為護羌校尉。漢靈帝熹平三年(174年)去世,享年71歲?;矢σ?guī)崇尚節(jié)氣,疾惡如仇,曾有通過買官而得雁門太守者拜見,他拒絕出迎,而當王符拜見他時,匆忙趿拉鞋子出迎,并援手請坐。
皇甫節(jié)的兒子,即皇甫規(guī)的侄子皇甫嵩(?—195年),字義真,自幼文武雙全,喜歡讀《詩》《書》,善習弓馬騎射。初舉孝廉、茂才,漢靈帝時公車征為議郎,遷北地太守。曾經(jīng)鎮(zhèn)壓黃巾起義立下戰(zhàn)功。在漢末權(quán)力斗爭中,與董卓交惡,受到排擠。董卓被滅后,一度任太尉。
朝那
朝那湫
東漢魏晉時期,世家大族興起,為了門第之譽,世家大族常在姓氏前貫以地望,以有所區(qū)別。如西晉時期著名的世家大族有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地望加姓氏成為士族區(qū)別姓氏的標識。皇甫家族從皇甫裒開始,戍守三水。其子皇甫儁開始遷居朝那,皇甫儁子皇甫棱生八子,其中第六子皇甫旗及其兩個兒子皇甫節(jié)和皇甫規(guī),再到皇甫節(jié)的兒子皇甫嵩,皇甫家族經(jīng)過六代經(jīng)營,在北地、安定威名遠揚,之后安定皇甫、朝那皇甫成為他們這一系的地望標志。
從皇甫規(guī)、皇甫嵩、皇甫謐三位見于正史記載的傳記看出,他們均為安定朝那人,那么,朝那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里呢?
關(guān)于皇甫家族朝那的籍貫里望,學界多有爭議,一說寧夏彭陽人,一說甘肅靈臺人,一說甘肅鎮(zhèn)原人,一說甘肅涇川人。各地拿出證據(jù)力爭,使皇甫家族的地望撲朔迷離。
歷史時期的朝那地理位置經(jīng)歷過幾度的變遷。安定郡地處寧夏黃河段東部南部,這里是黃河在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境內(nèi)往東部的山西雁門關(guān)一線秦漢時期羌人、匈奴民族和漢族在經(jīng)濟文化上的分界線,其中從寧夏黃河一線斜穿固原、六盤山直達關(guān)中的交通要道十分重要,匈奴、羌族從這一線屢次南下東進,擄掠人口,搶奪財物。秦朝十分重視這一地區(qū)的守護,在黃河流域?qū)幭亩瓮ㄍ拭C平?jīng)鰬c陽一線設置北地郡,以護衛(wèi)關(guān)中西北疆域。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為加強這一地區(qū)統(tǒng)治,考慮到人口增加地域遼闊難以治理的因素,將北地郡西部析分出安定郡,轄縣21。轄境約今寧夏中南部、甘肅景泰、靖遠、會寧及平?jīng)鍪兴鶎俑骺h和慶陽的鎮(zhèn)原等地。在所轄21縣中,有朝那、三水等縣。朝那、三水兩縣都屬于安定郡的重要縣份。其中朝那是秦朝祭祀之地,《漢書·地理志》記載:“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淵祠?!鼻爻殉卿胁⒘杏邳S河、長江、漢水四大祭祀水系??梢姵卿械牡乩砦恢檬种匾?/p>
東漢初,安定郡內(nèi)亂邊患戰(zhàn)火不息,縣治荒廢。光武帝建武六年(30年),安定郡轄縣由西漢時期的21縣減至8縣,郡治由高平(今寧夏固原)移至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縣南)。根據(jù)唐懿宗咸通三年 (862年),鄭熏撰《唐故中散大夫守給事中柱國賜紫金魚袋贈刑部侍郎皇甫公(鉟)墓志銘并序》記載,“裒生儁……儁生棱渡遼將軍, 以永平初徙居安定朝那,為郡著姓。棱有八子,為八祖……八祖之后,皆出安定,公即渡遼第六子旗之后也。旗生節(jié),節(jié)生嵩,嵩曾孫謐,字士安,晉中庶子,后累征不起,號玄晏先生?!庇榔绞菨h明帝的年號,時間在58年至75年間。此段時間前期,皇甫儁攜家從三水定居靠南的朝那縣。漢和帝永元六年(94年)春,皇甫稜任度遼將軍期間,因處理與匈奴關(guān)系不妥,被免度遼將軍。此時,離其孫皇甫規(guī)出生也就十年光景?;矢易逶诔菓撚形辶甑墓饩啊h安帝永初五年(111年),羌人匈奴南下東進,地方官吏皆無守戰(zhàn)意,爭徙郡縣以避寇難,朝廷從之,于是將隴西徙襄武,安定徙美陽(今陜西岐山),北地徙池陽,上郡徙衙。在此次大遷徙中,朝那作為僑置郡縣而內(nèi)遷,皇甫氏家族也隨同僑置郡縣內(nèi)遷至邠、岐一帶,其中的邠在今陜西彬縣一帶, 與甘肅靈臺接壤;岐即陜西岐山,也距靈臺很近。此內(nèi)遷后的朝那縣,就在今甘肅靈臺,周邊與陜西接壤。
到北魏時,內(nèi)遷后的安定郡下轄5縣,分別是郡治安定、臨涇、朝那、烏氏、石堂。此地的朝那有當原城和胡城。當原城即今甘肅涇川縣西北黨原鄉(xiāng)。此時的朝那地理包括靈臺和涇川部分地區(qū)。由此斷定朝那在東漢前期地理位置在今天寧夏彭陽縣,與今天鎮(zhèn)原縣毗鄰,古代地理位置沒有今天明確劃分,朝那包括今天鎮(zhèn)原縣的部分地界,也不是不可能。因此有學者認為朝那在鎮(zhèn)原也情有可原。另外,從皇甫規(guī)和鎮(zhèn)原人王符的交往來看,兩家交往頻繁,應該相距不遠。漢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安定郡縣大遷徙以后,朝那的地理位置則在今天甘肅靈臺、涇川一帶。
從皇甫規(guī)到皇甫嵩,經(jīng)歷東漢時期,到皇甫嵩曾孫皇甫謐,皇甫家族在混亂動蕩中走向衰落?;矢︶灾踊矢詨墼诨矢︶耘c董卓交惡,皇甫嵩面臨殺身之禍后,借助與董卓素善,求情董卓,免于皇甫嵩一死?;矢詨垡院蟊话菔讨?,辭不拜,病卒?;矢詨垡院螅腔矢易寤就顺隽耸嘶轮?。到皇甫謐時,家道中落,只是中戶人家而已?;矢χk的祖父皇甫叔獻,當過霸陵令,父親皇甫叔侯,僅舉孝廉。
至于皇甫謐到底出生成長在何地,從皇甫家族的變遷看,應該在甘肅靈臺,之后隨叔父遷居河南新安?;矢χk之子皇甫方回南遷荊州(今湖北荊州)。隋唐及以后, 皇甫氏遠離安定朝那,散居各地,但都以安定朝那為郡望堂號,史家稱其為安定朝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