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16
- 點擊:2142
- 來源:蘭州晨報
唐代聯(lián)珠團窠錦鑲馬覆面
清代鎏金刻紋馬鞍
人靠衣裝馬靠鞍,人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配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自古以來,馬大概是唯一在外觀裝飾上與人相提并論的動物吧。當然嘍,現(xiàn)今養(yǎng)寵物大行其道,有些愛心爆棚的寵物主人也給他們的貓貓狗狗套上各式各樣的小襖馬甲什么的,顯示萌寵的諧趣。但貓狗身上的這些小裝飾豈能與馬的甲騎具裝相提并論!
玉勒金轡頭,雕鞍鐵甲裝。下面我們通過甘肅省博物館的兩件文物——聯(lián)珠團窠錦鑲馬覆面(唐)、鎏金刻紋馬鞍(清)來看看古代裝飾華麗的馬是怎樣的神駿傲嬌。
鐵甲錦衣馬覆面
常言道,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不但通過穿衣打扮自個兒扮靚,由己及物,還把這份扮靚的心用在心愛的坐騎上,就譬如今天的人們對自己的愛車各種的選色、貼膜、內(nèi)飾等等。古人對自己心愛的坐騎——馬的養(yǎng)護和裝飾比之今人更是有過之無不及,有些甚至是現(xiàn)在人們想象不到的。就比如用于遮馬臉的馬覆面。
馬覆面又稱馬面罩或馬面簾,是馬的面部護具。最早馬覆面是金屬材質(zhì),用大片的鐵板制作并綴以小型鐵甲片。后來才出現(xiàn)了皮質(zhì)、絲質(zhì)等不同材料的馬覆面,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這副馬覆面就屬后者。好端端地,為什么要給馬臉上罩這么個罩子呢?即便是人臉上通常也不會戴面具啊。給馬戴上面罩,自然有戴的理由。馬臉上的面罩,尤其是絲質(zhì)面罩,有防風防沙,防曬隔熱的功效,對馬的面部皮膚起到了防護作用。這對奔波疆場的戰(zhàn)馬來說相當重要。另外,夏秋之際,給馬戴上面罩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蚊蟲叮咬。此外,馬戴了面罩,也能避免它在行進過程中左顧右盼覓食吃草,提高行進速度。
其實,馬覆面只是馬的甲騎具裝的一個組件,北宋重要軍事著作《武經(jīng)總要》里提到的馬甲,包括面簾、雞頸、蕩胸(當胸)、馬身甲和搭后等部分。古代戰(zhàn)馬披裹馬甲,只露出眼睛、嘴、耳朵、四肢和尾巴,能夠在戰(zhàn)斗中有效保護戰(zhàn)馬的頭、頸和軀干。參戰(zhàn)時騎兵與馬皆披鎧甲被稱為甲騎具裝。隨著時代的演進,甲騎具裝逐漸淡出歷史的戰(zhàn)場。但它作為一種裝飾藝術,依然被保留下來,后多以鹵簿儀仗的形式出現(xiàn),以凸顯那些王侯將相的尊貴和威儀。
甘博收藏的這件聯(lián)珠團窠錦鑲馬覆面,屬唐代文物。在唐朝,高品質(zhì)的真絲馬面罩已不用作戰(zhàn)斗,而是通常作為一種裝飾,供皇家儀仗馬隊和王公貴族們的
坐騎專用,是尊貴地位的象征。來看看這件以布帛錦絹縫綴的馬覆面,雖然不全是用真絲制成的,但其做工裝飾卻極其精美考究。
外緣以五色布帛褶皺成放射狀,如同雄獅鬣毛;面罩頂端放射狀小星芒(一個佚失),象征著王冠。王冠形的星芒及聯(lián)珠團窠紋,都不是中原的紋樣,而是源于中亞薩珊波斯藝術,但鼻下正中懸綴的璧形飾物又是典型的中國特色。
所以,這件聯(lián)珠團窠錦鑲馬覆面竟也是中西文化結(jié)合的產(chǎn)物??梢韵胂蟮?,彪悍的馬兒裝飾上這件馬覆面該是怎樣的威武神駿!
黃衫年少金雕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边@是曹植《白馬篇》中描寫的游俠少年形象。馬是白馬,馬的轡頭挽具是金色的,多么鮮明生動的畫面!詩句只描寫白馬的裝飾,騎在馬上的少年卻不著一字,但只看漂亮的馬兒,騎馬少年的英武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同樣,看看宋代詩人李彌遜《行路難》中的詩句“黃衫年少金雕鞍,日高華屋春夢殘。”,黃衫少年與金雕鞍配在一起,更是一幅青春靚麗的美好畫面!
人靠衣裝馬靠鞍,人用“玉勒金羈金雕鞍”裝飾馬,從某種意義上講,根本不是在裝飾馬,而是在裝飾人自己,用馬的高貴威儀來映襯人的風采,便是少年不著黃衫,單憑著胯下坐騎的華麗裝飾就足以展現(xiàn)騎者的卓爾不凡。黃衫是再普通不過的衣裝,而“玉勒金羈金雕鞍”呢,感覺實在夸張了些,文學是可以夸張的藝術,別的且不說,一只馬鞍子果真能有這么華麗嗎?
有,甚至可以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華麗。且看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清代“鎏金刻紋馬鞍”,看到這只馬鞍的華貴造型、精湛工藝,你就知道僅僅用“金雕鞍”這個詞來描述都算是詞窮了。甘博的這只馬鞍是真正的金雕鞍,主體自然是木質(zhì),可前后橋及外露的護板上鑲嵌著鎏金的銀飾,鏤刻著精美的云龍花草圖案,龍額龍口等地方甚至鑲嵌著綠松石。這只馬鞍如此的精細優(yōu)美,真讓人嘆為觀止?。ū疚淖摹り愜?供圖·甘肅省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