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06
- 點擊:1658
- 來源:蘭州晨報
六盤山上旅客拉車場景。
蘭州黃河水車。
蘭州黃河岸邊的羊皮筏子。 本文照片均為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拍攝
攝影旅行團成員在涇川南石窟合影。
1926年創(chuàng)刊于上海的《良友》畫報曾引領(lǐng)海內(nèi)外華人“讀圖”風氣之先——《良友》畫報時任主編梁得所擔任領(lǐng)隊,張沅恒、歐陽璞、司徒榮為成員,攜相機六部,抱著編纂一部中國影像志、使國人全面直觀認識祖國壯麗河山與風土人情的雄心于90年前慨然啟程。他們也在甘肅蘭州、平?jīng)龅鹊亓粝铝俗阚E。
《良友》畫報于1936年編輯出版了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西北采風攝影選集《西北一瞥》。當年的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由潼關(guān)起經(jīng)西安蘭州寧夏沿河套迄綏遠止”,全程四千五百余里,行經(jīng)陜甘寧綏四省,歷時一個半月,所拍攝的關(guān)于甘肅的照片,既包括名勝,亦有旅途紀實,為我們展現(xiàn)了90年前真實的隴原剪影。
故事先從涇川南石窟寺講起。
1925年,此地曾上演了中國文物保護史和甘肅近代史上一樁著名公案——美國人華爾納、翟蔭、傅愛倫等去敦煌途經(jīng)涇川,私往南石窟臨摹、攝影,并盜去碑首一塊,剝下二號窟壁畫,引起當?shù)厝罕娏x憤。經(jīng)同行北京大學(xué)教授程萬里調(diào)停,華爾納等賠禮道歉并付大洋66元作為修理費,方告平息——陳萬里《西行日記》和《涇川縣志》均有載。
時隔七八年,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完成了在陜西彬縣大佛寺的拍攝工作,在朔風中由陜?nèi)敫剩渍揪瓦x在涇川南石窟寺。
良友的《西北一瞥》中收錄了兩幅南石窟寺舊照,第一幅題為《南石窟外觀》,照片說明曰:“南石窟在甘肅涇川縣南十余里,系魏初所建,連綿約半里,內(nèi)均雕刻佛像,惜年來被人偷竊,殘留者已不留什一?!钡诙}為《南石窟魏代造像》,照片說明曰:“圖為南石窟殘留造像中之最完善者,正中立像,高約二丈,神彩生動,為魏代佛教藝術(shù)之珍品?!苯?jīng)對比,這幅舊照應(yīng)為今日南石窟寺之一號窟。
值得注意的是,此照中不僅有旅行團成員,還出現(xiàn)了一位身著軍裝人士陪同,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地方當局從華爾納事件汲取教訓(xùn),唯恐再有游人順手牽羊,遂指派軍警在攝影現(xiàn)場監(jiān)護;二是鑒于旅行團從大上海而來,名頭響亮,故地方當局派軍警隨行保護亦未可知。
此外,今人胡新亮《壯游從此始:紀念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出發(fā)八十周年》一文還收錄了另一幅旅行團全體成員當年在南石窟寺之合影,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幾位滬上著名記者皮衣皮帽外加風鏡,頗有西部片型男范兒,手持繪有《良友》畫報LOGO和“良友攝影團”字樣的三角形團旗,等于借南石窟寶地打了一回廣告。
拍完南石窟,旅行團啟程乘車赴蘭,沿途留下了幾幅難得的旅途風光與旅行紀實照片。今日的莊浪梯田可謂國內(nèi)外聞名,90年前的西蘭公路沿途,旅行團用鏡頭記錄了這一文化景觀。其中一幅題為《梯田積雪》的照片說明曰:“陜甘途中所見之土田,系依山坡之高下而筑成梯階形,其景象與江南之阡陌縱橫迥異。”
給旅行團成員深刻印象的還有當年旅途之艱辛,首先一個“下馬威”就是翻越六盤山不是車拉人,而是人拉車!其中一幅題為《六盤山汽車度嶺》的照片說明講得很清楚:“六盤山在甘肅隆德縣東,峻坡回環(huán),形勢險要,為陜甘交通要道,汽車度嶺,須用人力拉曳?!焙貌蝗菀紫铝肆P山,總算不用人拉車了,可是一路顛簸必不可免。當年西安至蘭州的長途汽車都是用卡車客串,旅行團成員基本上是趴在行李堆上顛了一個禮拜才到蘭州。
有圖為證,題為《陜甘交通之長途汽車》之照片說明曰:“圖為行駛西安蘭州間之載客長途汽車,所用車輛全系運貨汽車,滿車除堆運貨物行李外,乘客皆蹲坐其上,危險萬狀,行畢全程,需時在六日以上,旅途苦狀,由此可見一二?!?/p>
終于到蘭州了!趕緊去“天下黃河第一橋”打卡吧。良友全國攝影旅行團為黃河鐵橋拍攝的照片,相較于現(xiàn)在常見的鐵橋老照片,少有地近距離展現(xiàn)了鐵橋橋墩的構(gòu)造細節(jié),如其在《黃河鐵橋》照片說明中所言:“石礎(chǔ)鋼骨,極形堅固?!迸臄z完了鐵橋,自然少不了給白塔山留個全景,旅行團在照片說明里介紹:“全山佛宇林立,登臨俯眺,黃河似帶,全城形勢,歷歷在目?!?/p>
待到安頓下來仔細游覽,西門內(nèi)之街市、雷壇河臥橋、金天觀雷祖殿道教壁畫、黃河水車、羊皮筏子之類的金城特色景點,均一一被旅行團攝入鏡頭。旅行團抵蘭之際,雖然并非游山玩水最佳季節(jié),但其秉持為名山留影的專業(yè)精神,仍然興致勃勃地爬上了五泉山,并給了萬源閣一個特寫。題為《萬源閣》的照片說明曰:“古樹扶疏,泉水清冽,萬源閣居山中佛宇高處,憑欄遠眺,全城在望。”
據(jù)《蘭州市志·園林綠化志》載,1919年,劉爾炘將萃英門甘肅舉院明遠樓搬遷于大雄殿南側(cè),改名萬源閣;萬源閣系全木結(jié)構(gòu)三層樓閣。層層四角飛檐,鱗鱗筒瓦,間以獸脊,氣勢雄偉壯觀,屹立于全山建筑群中央。
隨著旅行團攝影成果的陸續(xù)整理和出版,國人逐漸從黑白圖像中開始澄清對于自己祖國歷史文化的模糊認識。特別是對于廣袤而封閉的西北來說,其作為抗戰(zhàn)大后方的戰(zhàn)略定位亦逐漸因那些影像證據(jù)而清晰起來。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良友》畫報不僅拍攝西北,還大力宣傳推介西北特別是作為西北交通樞紐的蘭州。正如張沅恒在《西北一瞥》序言所說:“現(xiàn)在隴海鐵路已由潼關(guān)西展筑至咸陽了。由西安至蘭州的公路,去年已由全國經(jīng)濟委員會完全筑成。蘭州至西寧也有了汽車路。蘭州至寧夏、寧夏至包頭的公路也在進行中。航空路線更發(fā)展得快。讀者如果有志于西北的開發(fā),不妨親自去考察一下!”(奔流新聞·蘭州晨報特約撰稿 史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