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4-10
- 點擊:85
- 來源: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網站
在武威,從武威市博物館到雷臺漢文化博物館,再到五涼文化博物館和西夏博物館,處處都傳遞著濃厚的“武威味道”,是市民游客感受武威歷史文化底蘊的一扇扇窗口。
武威市博物館
來到武威,武威市博物館是必須打卡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穿越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雨,探索文明的點滴。
武威,古稱姑臧,又名涼州、雍州,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文明。西漢時期,霍去病遠征河西,擊敗匈奴,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命名此地為“武威”。十六國時期,前涼、后涼、南涼、北涼都曾建都于此。
這里既是古代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重鎮(zhèn),又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素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之稱,一度是西北的軍政中心、經濟文化中心。
武威市博物館精選600多件珍貴文物做常設展覽——《武威歷史文物展覽》,通過圖片、照片、視頻、實物等史料,生動展現(xiàn)了以齊家文化玉器、漢代木雕、隋唐墓志銘、西夏文泥活字佛經、元青花瓷等為代表的武威各時期文物。
走在武威市博物館,昔日的繁華仿佛就在眼前,其中場景還原再現(xiàn)了盛唐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態(tài)。
王杖詔書令冊簡、銅奔馬、彩繪漆木鳩、青銅鍑……在這里可以近距離了解每一件國寶,聆聽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武威的歷史沿革。
每一件文物,都不是靜止的存在,從中可以聽見鼓角爭鳴,看見波瀾壯闊,感受武威歷史與文化的脈動;每一件文物,都見證著歷朝的風雨,凝聚著時間的力量。
歷史雖無言,但是文物背后的那些故事,正等待我們挖掘,那些故事,也許正是歷史“想說的話”!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qū)姑臧路25號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
這是一個遙遠的時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個神秘的所在,至今都無法完全確定墓主人的身份;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因出土的銅奔馬而名揚天下。
雷臺漢文化博物館,是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有著豐富的漢代歷史遺跡及文物,建有天馬西來——雷臺漢文化陳列館和全國唯一一個以涼州詞為專題的陳列館。1969年和1996年,在雷臺下先后發(fā)現(xiàn)兩座漢代大型磚室墓葬,其中,一號漢墓出土了包括銅奔馬在內的各類珍貴文物231件,古錢幣近3萬枚,被史學界稱為一座蘊藏豐富的“地下博物館”。
坐落在雷臺漢墓之上的雷臺觀,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其建筑雄偉、規(guī)模宏大,也是河西重要的道教圣地,1993年雷臺觀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qū)雷臺東路38號
五涼文化博物館
“琵琶且攏彈新曲,高調依然在五涼”。數(shù)千年的歷史為武威留下無數(shù)古跡和珍貴奇麗的藏品。五涼文化以其“兼收并蓄、融合創(chuàng)新”的鮮明特征和“上續(xù)漢魏西晉之學風,下開魏齊隋唐之制度”的杰出貢獻,成為中國古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五涼文化博物館坐落于武威地標性建筑南城門樓之上,展館以“承前啟后 繼絕扶衰”為主題,通過“經濟繁榮 貿易暢通”“名門著姓 文化傳承”等十二個單元,以精品文物為載體,結合聲、光、電等現(xiàn)代技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國學大師陳寅恪筆下“五百年間延綿一脈”的五涼文化。
五涼文化特色鮮明,底蘊深厚,見證了絲路重鎮(zhèn)武威的燦爛輝煌,為武威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無窮魅力。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qū)南城門樓
西夏博物館
公元11至13世紀,在我國西北大地上曾經崛起過一個由黨項族建立的“大夏”政權,其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二萬余里”,與宋、遼、金鼎足而立,長達190年。1227年,在蒙古軍隊的打擊下,這個創(chuàng)造了輝煌而獨特文明的王朝,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這就是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是西夏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西夏輔郡,也是傳說中西夏皇族的誕生地。在西夏兩個世紀的興衰史上,武威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迄今為止,武威發(fā)現(xiàn)的西夏文物不僅數(shù)量眾多,而且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武威西夏歷史文物陳列》以西夏時期武威歷史發(fā)展為脈絡,以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物為重點,共展出珍貴文物760多件,著重展示了武威在西夏時期的重要歷史地位和各族人民在這片熱土上所創(chuàng)造的獨具特色的西夏文化。展覽采用大型浮雕、文物圖片、壁畫、背景畫相結合的手法,真實生動地反映了西夏時期,武威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神秘的西夏文字、多元的宗教文化、活字印刷的實物證據(jù)、精美的西夏瓷器……讓我們走進西夏博物館,共同去探尋那塵封已久的西夏文化,感悟那神秘雄渾的西夏王朝。
地址:武威市涼州區(qū)崇文街181號